Page 841 - 《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律法规政策汇编》
P. 841

第三篇 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之“N”



             益,预留比例不得超过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数量的 20%。


                    上市公司应当在股权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 12 个月内


             明确预留权益的授予对象;超过 12 个月未明确激励对象的,预留权


             益失效。


                    第十六条  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上市公司董事、高


             级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期间有限制的,上市公司不得在相关

             限制期间内向激励对象授出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也不得行使权益。


                    第十七条  上市公司启动及实施增发新股、并购重组、资产注入、


             发行可转债、发行公司债券等重大事项期间,可以实行股权激励计划。


                    第十八条  上市公司发生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


             当终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不得向激励对象继续授予新的权益,激励


             对象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已获授但尚未行使的权益应当终止行使。


                    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不得成


             为激励对象情形的,上市公司不得继续授予其权益,其已获授但尚未

             行使的权益应当终止行使。


                    第十九条  激励对象在获授限制性股票或者对获授的股票期权


             行使权益前后买卖股票的行为,应当遵守《证券法》《公司法》等相


             关规定。


                    上市公司应当在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协议中,就前述义务向


             激励对象作出特别提示。


                    第二十条  上市公司应当与激励对象签订协议,确认股权激励


             计划的内容,并依照本办法约定双方的其他权利义务。




                                                             82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