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上海电力大学
P. 8

2
                                                                                 上海电力大学 高教研究    2021    年第  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微剧场教改探索



                                                            陈宝云


                     摘  要:历史微剧场教学模式,既可以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性,又可以
                 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做到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的统一。历史微剧场融入课程教学,可以进一步发挥《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与大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微剧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推行力度也非
                 常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作为思政课中重要的一门课,任课教师在教
                 学方法上也是不断创新,相关教学成果层出不穷,比如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探
                 究式教学法和创新式教学法等,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源于作为教学主体的
                 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不断变化,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永远在路上。我们教学团队针对“00 后”大学生
                 参与意识与独立性较强的特点,进行了历史微剧场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历史微剧场教学的特点

                     历史微剧场,其实是戏剧与历史的结合,借助戏剧的教育功能,达到历史课程教育的目的。著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对演剧者,戏剧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是抒发情感的好媒介,是陶冶性情、
                 调试性格的好方式,是与人相处、团结协作的好途径;对观剧者,戏剧是有益的消遣,是社会教化的
                 良方,是感乎人心、培养情操的锻炼”                   [1]  历史微剧场教学,就是通过以历史为内容的创作和表演,让
                 学生触摸历史、融通过去与现在,找到历史观教育的价值皈依。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趣
                 味性。如果说长期的专业的表演是比较枯燥的话,而这种微剧场式的表演则有趣得多。人人参与,自
                 己创作,无论是表演还是观众,都是一次特殊的身心体验。正是有趣,才有进一步学习理解的可能性,
                 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潜力。二是互动性。历史微剧场从创作到表演,就是教师的指导与
                 学生的学习探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了主体和
                 主导者,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老师指导下更增强了自主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反思能力。如此,教师和学生的优势在互动中相得益彰。三是共情性。历史
                 是不可触摸的,但是当历史成为编演的素材,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就是那一句话、一个表情、一
                 种气势。在策划编演历史微剧的过程中,从选取材料,到表演完成,都是在同历史对话,都是在揣摩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因此,历史微剧场也就是历史的一次共情展现。对历史的认知、人物的评价、
                 逻辑的分析,必然更加深刻,对现实的思考和人生的认识,必然也更加深入。


                 二、“纲要”课历史微剧场教学的实践路径

                     历史微剧场教学要发挥作用,需要教师明确观念、调整教育模式、积极调动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
                 体性,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历史微剧场的选材创作和表演中发挥主动性,有机地融入到“纲要”课教
                 学改革探索中。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视野和深度思考的经验,对于历史微剧场的选材创作和表
                 演往往缺乏必要的能力和经验,对于微剧场表现的内涵与启示也缺少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理论水平,这



                 作者简介:陈宝云,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20 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5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