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上海电力大学
P. 5
2
上海电力大学 高教研究 2021 年第 期
第三,紧扣时代发展,弘扬工匠精神。百年电力工业史是一部技术发展史,更是一部奋斗史。尤
其建国之初,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我们国家仍然能够冲破重重阻挠艰苦风斗,建造了大量电厂、电站,
革新了输电技术,涌现了大量卓越电力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些案例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完美的阐释。
新时代,借助这些鲜活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投身现代化
建设。
二、《中国电力工业史》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和路径
1. 基本思路
电力工业史,顾名思义,包含电力史和工业史,是电力史和工业史的交叉学科,也是电学和工学
的交叉学科。从学科角度看,研究电力工业发展史,就是要说明电力工业发展史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弄清楚电力工业发展史应该研究什么、电力工业发展史可以做什么、对电力工业发展史可以期待什么,
不应该期待什么。通过对电力工业发展史的学科性质的认识,能够影响到研究者究竟采取何种态度、
方法从事电力工业发展史的研究。从课程思政角度看,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分析研究党
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坚持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将这一理
念融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实现“为学须先立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弘扬“工匠精神”,增强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基本目的。
2. 课程思政设计路径
教学设计环节要兼顾两方面,一个是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另一个是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围绕课
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思考等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实践运用和思想引
领有机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3.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突出“思政”的核心地位
事实上本课程存在很多课程思政的元素,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仅从案例呈现的方式就
能够为本课程提供源源不断的课程思政的资源。比如,在讲到建国之前的中国电力工业艰难起步内容
时,列举 1913 年江边电站(上海杨树浦电厂前身)建成过程;列举 1910 年云南省兴建中国大陆第一
座水电厂——石龙坝水电厂;以及以 1919 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一书中提出“三峡建坝”的设想
和 1932 年,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组织力量进行了三峡水利勘测,提出了长江三峡水力发电勘测报告,
对以后三峡工程坝址的确定产生了很大影响等史实,既让学生明白中国电力工业起步不晩,几乎与世
界主要发达国家同步,但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国内封建买办势力
统治,近代工业遭受多方面的压迫和阻挠,发展极其艰难坎坷,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当代来之不易的
发展成就,通过历史心理落差的对比,实现学生的历史观价值观的塑造。
4. 增强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首先,本课程任课老师首先
要政治性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
方法论与课程教学结合,根据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大胆创新教学设计,改革教学内容,运用新的教
学方法。其次,在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和深化的同时,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力
出发,任课教师要适时将课程思政的元素融进到课堂教学和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理想信念。
5. 提升任课老师的“课程思政”素养
课程思政素养包括,首先任课老师要视野广,思维新,人格正,讲课条理等过硬的基本素养;其
次任课老师要注重专业性和史学性的结合,既要求任课老师具备坚实的史学知识储备,也需要任课教
师具有一定的电力工业技术的专业素养,比如熟悉电力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基本战略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