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上海电力大学
P. 7
2
上海电力大学 高教研究 2021 年第 期
四、结语
中国电力工业史是为能源电力方向的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教材是由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三校任课教师合作编写。这既是一门让学生了解中国电力百年发展历史的课程,也是一
门提升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备“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本课程在教学过
程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不断深化对教学理念和价值导向的提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和改革,坚持教师的主导性,提升了任课老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能力,
坚持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来,在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同时,强调课程
思政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历史观,坚持了课程本身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同时,借助中国电力
工业发展史课程,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对于学生知识素养的平衡性有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读史明智,树立文化自信,抒发家国情怀,让学生可以从“专
业成才”层面提升到“精神成人”层面。
参考文献:
[1] 徐磊.能力导向教学法的融合研究与实践 : 基于“PBL+TBL”完整行动模式[J].教育观察,2019,8(16):105 - 107.
〈上接第 7 页〉
行,协同育人。历史微剧场教学,通过以历史为内容的创作和表演,不仅极大地调动了 00 后大学生
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还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历史文化的传播力,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意识、锻
炼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是提高“纲要”课教学效果的一条很好的方式。但这也并不是唯一有
效的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使用。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时
代变迁的大背景下,思政课如何上得有趣有效、如何提升大思政的影响力,是需要针对性地研究学生
特点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长期课题,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 .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 [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88.
[2] 贾秀堂 . 体验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的应用——以“角色扮演”为研究个案 [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2):23-
27.
[3] 周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验式教学逻辑与意义赜探 .[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8):181-184.
[4] 沈千帆,付坤,马立民,黄荟宇 .“00 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及教育策略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55-56.
[5] 李乐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教案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7):106-1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