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5 - 《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律法规政策汇编》
P. 825

第三篇 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之“N”



                    (三)规范股权激励公允价值计算参数,合理确定股权激励预期


             收益。


                    对实行股票期权(或股票增值权)激励方式的,上市公司应根据


             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国际通行做法,选取适当的期权定价


             模型进行合理估值。其相关参数的选择或计算应科学合理。


                    对实行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的,在核定股权激励预期收益时,除

             考虑限制性股票赠与部分价值外,还应参考期权估值办法考虑赠与


             部分未来增值收益。


                    (四)规范上市公司配股、送股、分红后股权激励授予数量的处


             理。


                    上市公司因发行新股、转增股本、合并、分立、回购等原因导致


             总股本发生变动或其他原因需要调整股权授予数量或行权价格的,


             应重新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备案后由股东大会或授权董事会决定。


             对于其他原因调整股票期权(或股票增值权)授予数量、行权价格或

             其他条款的,应由董事会审议后经股东大会批准;同时,上市公司应


             聘请律师就上述调整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以及股


             权激励计划规定出具专业意见。


                    (五)规范履行相应程序,建立社会监督和专家评审工作机制。


                    建立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沟通协调机制。


             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其股权激励计划之前,


             应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协调,并应在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


             议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之前,将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股权激励




                                                             80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