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唐山市人大志(下册)
P. 142

第九编   唐山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路路政管理、多渠道筹措建设养护资金提供了法律依据。适应企业提高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要
               求,制定唐山市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条例,明确了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企业注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
               促进和保护政策,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加强城市管理和资源节约领域的立法。针对我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征地拆迁任务日益繁重的实

               际,制定唐山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规范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证城市
               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针对我市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性
               缺水矛盾日益突出的实际,制定唐山市节约用水条例,确立了节约用水原则,规范了相关保障措施,
               对于进一步强化全社会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全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坚持立、改、废并重。根据需要,适时修正修订了唐山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陆河水库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和暂住人口管理条例;废止了唐山市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监督管理条
               例、计划生育管理条例;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我市制定的法规进行清理,废止了乡村规划建设
               管理条例、技术市场管理办法、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办法、农药经营管理办法、城

               市供水管理条例等6部法规中的8项行政许可。
                   (二)提高立法质量。注重立法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坚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上位法内容进
               行细化,不搞大而全,不照搬上位法内容,使制定的法规既符合唐山实际,又便于操作。坚持严格审
               议,确保质量,突出地方特色,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防止和克服

               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突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法规立项坚持反复论证、多方协商,文本
               起草坚持提前介入、发挥主导,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立法,坚持民主立法进基层、进社区,面对
               面征求群众意见,并在媒体上公布草案文本,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为了全面提高我市地方立法解决问
               题的效力,常委会组织对1986年以来制定的32部地方性法规进行了全面检查,系统评价法规内容、执

               法情况、社会效果,广泛征求修改意见与建议,掌握真实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完善立法工
               作、确定立法方向和重点、促进法规贯彻执行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总结“四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实施普法依法治市第
               五个五年规划的决议,对全市普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常委会开通了市人大机关门户网站,为社会

               了解人大立法及相关内容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平台。以法规颁布实施为契机,在媒体上公布法规文本,
               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和执法检查,不断增强
               “一府两院”、常委会组成人员、全体人大代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营造全
               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有法必依,发挥监督职能,为全市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坚持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
               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监督工作重点,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坚持依法监督、集体监督,综合运用

               多种监督形式,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
                   (一)加强对经济运行和预算执行的监督。坚持定期听取和审查市政府发展计划、预算执行情况
               报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处理结果实行向常委会报告制度。监督国有资产运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全程督导重点项目建设,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向社会公开政府预算,推行“阳光财政”。
               积极探索财政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成了专门工作机构的建立和我市财政绩效评价暂


                                                         · 121 ·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