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湘西工作 2017 第10期
P. 19
DIAO CHA YAN JIU·调查研究
强省战略,引入制造企业落户湘西,或参与产品或零部 地资源,提高园区单位面积产出强度。千方百计降低生
件生产,先“跟着走”,再“领着跑”。加快建设高速公 产经营成本,着重在企业用工、用电、融资、用地上狠
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交通网络体 下功夫。用电方面,推动大用户直供电落地,加快推进
系。以湘西机场、张吉怀高铁建设为契机,加紧谋划临 以泸溪高新区为试点的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步伐,努力实
空经济区、高铁物流中心建设,发挥泸溪通江达海优势, 现用电价格与省际周边地区基本持平,消除电价“剪刀差”。
加快大湘西航运中心建设,为“两头在外”企业落户湘 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西创造条件。统筹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仓库)、公路口 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岸、工业园区等工业开放平台建设,提升一体化通关能 形成新的主导产业。
力,提高工业经济外向度,融入全球全国全省产业链分工。 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全面贯彻制造强省战略,实
依托现有省级产业园区和湘西公路口岸,整合资源,谋 施制造业 “互联网 +”和 “+ 互联网”改造四年(2017-2020
划综合保税区建设,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年)行动计划,打造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区,全面提升制
外向型经济提供坚强有力支撑。充分发挥省级产业园区 造业整体制造水平。分类推进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改造和
作为工业开放型经济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完善园区 全产业链智能化提升,围绕“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
基础配套,增强整体承载能力,依托湘西经开区和泸溪 程互动、产业互融”目标,开展智能车间和数字化企业
高新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试点示范。开展“百企技改”装备升级行动,滚动实施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是做大我州经济总 150 个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根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量、解决劳动就业、实现脱贫致富最快捷的路径。抢抓 食品医药、新材料等流程制造特点,推动建立各具特色
新一轮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和产业调整的重大机遇,充分 的智能制造模式。
利用长沙、济南等地对口帮扶的政策优势,主动对接以 提高集聚集约水平。 坚持产城融合,以城促产,以产
珠三角、长三角为主的产业转出地,积极承接劳动密集 兴城,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良性互动、互为支撑。
型企业和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着 积极发展园区经济,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
力打造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以五大新兴优势产 集聚、资源向园区倾斜,着力将产业园区发展成为投资
业链为突破口,做好建链、补链、强链的培育和招引文章, 的洼地、服务的高地和兴业的福地,力争园区规模工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极,着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 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 70% 以上。坚持产业主
群。特别是实施对接 500 强提升产业链行动,充分发挥 导、全面发展,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全省
已招商落地大企业、大集团的引导示范作用,全力做活 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将矿产资源和生物资
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 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清洁生产、能源管理、循环
推进产业链招商。 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 经济为抓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打造全国重要的锰
形式多样的招商专项行动 , 着重围绕五大新兴优势产业链 锌深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同时,推广中药材规模化种植,
招商制定“作战路线图”,建立信息库、项目库,提高招 形成中药材种植、深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模式,打造
商精准性、针对性,重点在矿产品加工、生物医药、食 产值过 100 亿元的全省重要的中药材深加工产业基地。
品加工、新材料等行业推进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延伸扩
展、横向加粗加宽,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攀升。敢于以 (责任编辑 :彭 钰)
全产业链为招商目标,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专业工业园
区,减少招商引资的盲目性,实现招商引资质的飞跃。鼓
励以商招商,招引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再去招商,实
现产业配套循环、集群聚合,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果。
坚持改革先行,开辟发展新路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贯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
政策,加快工业新旧增长动能接续转换,推动产业迈向
中高端水平。坚定不移淘汰煤炭、矿产品加工等落后产能,
处置一批“僵尸”企业,推进市场出清,用活工业园区土
2017 • 1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