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湘西工作 2021 第12期(总第339期)
P. 39
GAI GE SHI WU ·改革实务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
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 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物资文化 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
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要通过全社会的 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
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
保护制度,使我省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 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
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 重和弘扬。
【他山之石】
★江西景德镇:古窑让非遗“活”起来。承载着 是市民休闲会客的文化场馆。一是首创中国“非遗+”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哲学智慧的江西景德镇手工制 活态传承发展模式。通过社会化的策划与运营,构建
瓷工艺享誉全球。文旅相融,古窑新生。为传承展现 起了非遗传承与传播功能兼备、本地居民文化消费与
国宝非遗,景德镇古窑恢复传统制瓷作坊与红店,并 中外游客旅游消费并存的城市文化空间。将非遗及其
复建复烧瓷窑,使景德镇古窑景区重新焕发生机与 衍生品与现代生活和市场接轨,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
活力,成为代表千年瓷都的一张瑰丽名片。一是成立 产向民间生活的回归。二是构建非遗主题城市文化消
研究团队。古窑专门成立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和景 费场馆模式。经过近4年的运营,实现了社会效益与
德镇古柴窑研究保护中心,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 经济效益的统一,2018年馆内年总收入近2000万元,
团,为非遗与旅游有效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直接或间接带动区域文化消费收入近9000万元,形成
二是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以社会化认知来推动社会化 了非遗资源带动城市周边文旅及各项产业增长的良
传承,让非遗的绵延生机有了强大的市场需求支撑, 好效应。三是搭建“产、学、研、销”链条体系。作为
从而让非遗的传承与旅游的利用之间形成良性的循 最早开始探索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的单位,已接待湖南
环机制。三是集群式非遗传承模式,聚集了200多位 省内外中小学生10万余人次,馆内非遗传承人广收学
具有原生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障非遗技 徒,免费传授非遗技艺。同时,该馆还创建大学生创
艺的传承。 业基地10个,带动5000多人就业,形成了“产、学、研、
★湖南长沙:非遗馆让非遗项目活态发展。湖南 销”链条体系。以非遗街区、非遗生活家为抓手,构建
雨花非遗馆是湖南省厅重点打造的文旅融合示范点, “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模式运营,实现传承人项目
聚集了10个世界级非遗项目、5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在 和非遗馆的共赢。
内的359个非遗项目。近两年,该馆已接待全国各地
游客50万人次,研学体验学生10万人次,外事文化交
流80多场,覆盖40多个国家,能满足市民游客“吃非
遗”“玩非遗”“赏非遗”“学非遗”“购非遗”需求,
2021 • 12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