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湘西工作 2021 第12期(总第339期)
P. 42
改革实务·GAI GE SHI WU
盘活传统非遗资源的典范。一是对接市场育人才,以 助行),通过竹艺培训帮助残疾人、留守妇女和贫困
“老篾匠”带“新传人”。竹编技艺没有现成的教科书 户等社会弱势群体居家就业。同时以竹艺为契机,建
模板,只有通过师父口心相传,在实践操作进行传承 立竹编培训研学基地、筹备组建湘西州第一家竹编
和发展。本顺竹艺根据市场的需求,不定期举办竹编 传习所和博物馆,创新延伸出竹旅文化,配套建立种
培训和手工DIY研学班,讲解竹编文化历史渊源和竹 植生产用和观赏性竹林基地与民宿,打造产、销、娱、
编器具的由来,请老一辈篾匠义务的手把手把自己的 吃、住的一体化全竹文化生态旅游良性循环。
多年的竹编技艺和积累的经验教给大家,让传统文 本顺竹艺通过“非遗”产业化的创新性表达,开
化能够传承并走的更远。二是瞄准市场强需求,让“老 发出更多的富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质、个性特点的非
手艺”有“新传承”。本顺竹艺坚持集成传统与创新 遗产品和服务,让人们爱上非遗,用上非遗,让非遗
相结合,在不改变传统竹编产品的造型,保留自身特 成为富民产业。一是周边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共培训
征的前提下,把产品缩小版和精细化,打造竹编茶道 贫困户、留守妇女、民间篾匠、残疾人等在内达200人
系列、高端礼品系列等。每年不定期的参加非物质文 次,其中返聘就职工坊的50余人,月平均工资2400
化手工艺博览会,与相关经销商对接,提高产品销量 元,既带动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也帮助广大农村
和知名度,并且接受订制,产品已由以前的单一生活 劳动力就近就业。二是传统手艺有效保护。在本顺竹
用品,发展到现在十个系列近百个品种,满足不同消 艺生产基地,建立竹艺产业园和竹编博物馆,广泛收
费者的需求,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三是融入市场聚 集老物件并保护起来让大家了解竹编技艺的传承历
资金,让“旧作坊”变“新工厂”。合作社积极与高校专 史。通过整理,采访等,以出版书籍的形式很好地收
业团队合作,在高校当中成立了竹艺工作室和开设了 集、保护竹编产品和编织技法。三是非遗产品得到市
非遗公开课,合作社提供原材料和编织技术、高校工 场认可。目前产品已发展到十大系列,百个品种,建立
作室重点设计推广,双方取长补短,合作共赢,通过 了本顺竹艺公众号和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注册了“本
校企合作,在编织方法上突破传统工艺,研究新的编 顺竹艺”品牌,申请了国家级外观专利十余项,知名度
织法,使编织图案更加精美上档次 ,产品的款式,种 不断提高,产品远销十多个地区与国家。作品先后获
类非常新颖丰富,产品附加值得到极大提升,增加了 多项国家级大奖,被世界技能博物馆收藏,央视财经
市场竞争力。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让大家免费学习竹 频道进行专题报道。
编,不断吸引外来客户和资本,授权招商加盟,成立
本顺竹艺专卖店,目前已成立了上海、浙江南浔古镇、 责任编辑:宋建昕
吉首乾州古镇等专卖店,使本顺竹艺品牌知名度和销
售进一步提高。四是紧跟市场赋新能,让“土生意”成
“新产业”。在现有传统模式(线下实体)的销售基础
上,本顺竹艺开设了互联网销售平台,建立了“本顺
竹艺”文化公众号,借助网络平台,“本顺竹艺”得到
进一步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注
册了“本顺竹艺”品牌、申请了国家外观专利11项。成
立了湖南省第一家以竹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帮扶的公益
组织—保靖县艺助行(沪湘)文化促进中心(简称艺
40 • XIANG XI GONG 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