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湘西巨变60年
P. 38
六十年辛勤耕耘 一甲子硕果累累
场为导向、产学 研用相结合的技 术创新体系,推动原始 创新、集成创新 和消化吸
——建州 60 年农业发展成就
收再创新。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通过自主开发研
究、与科研院所合作,金天铝业、振兴化工、老爹等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建州 60 年来,湘西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
目前全州共创建 6 家企业技 术中心、29 家高新技 术企业和 17 家新材料企业。二
位不动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三农”领域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做成
是培育市场主体。“十二五”时期,全州累计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00 多家,引
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促进了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
进了华 润雪花、洁宝日化、东顺 纸 业、汉 瑞 科 技、新中合 等 200 多家企 业落户工
续增长、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一幅大美湘西农业的画卷生动展现在世人面前。
业园区。2016 年底,全州规 模以 上 工 业 企 业数 量 达 276 家,其中产值 达亿 元的
从食不果腹到丰衣足食 农业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企业 61 家、过 4 亿元的 10 家,完 成工 业增加值 72.54 亿元。全州 41 家企业省
股权交易所挂牌,湘泉药业、众鑫科技等 6 家企业新三板挂牌,金昊铝业、丰达合
60 年前,湘西还是一个世人陌生的地方,特别是解放前夕,生产力低下,广大
金等 7 家企业 进入省上市后备 企业名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三是优
劳动群众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吃不饱”是常态。1952 年,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
化发展环境。健全完善推进机制,从县市、州直部门、企业三个维度推进工业工作,
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彻底摧毁了
工业发展 充分发 挥县市领导责任、部门协同作用和企业 主体地位,着力构建州委州政府统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废除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使农民有史以 农业发展
一领导、部门积极参与、县市(区)组织实施、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立体式综
来第一次得到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劳动人民当了家作了主。
合推 进机制。强化政策体系支撑,主动对接融入省“135”工程、制造强省建设等
1957 年,湘西自治州成立,农业生产开启了发展新征程。1978 年,农村改革
战略,出台了《工业 振兴“四百工程”专项行 动计划》《 关于帮扶 工业企业的八条
掀起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开始确立,农民生产积
意见》等系列政 策。加快“放 管服”改革,建 立园区 企 业定 期评 价部门服务质量
32 的制度,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实行园区企业“宁静日制度”,降低了 极性空前高涨。2008 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 33
定并长久不变,让农民吃上长期“定心丸”。如今,农产品市场琳琅满目,农业综合
企业发展成本。
产能有效供给,米袋子充实,菜篮子丰富,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从 1957 年建州之初到 2016 年底,全州农林牧 渔业生产总产值由 0.98 亿元增长
到 135.9 亿元、增长 138 倍,粮食生产近十 年始终 保 持在 80 万吨以 上,比 1957
年的 42 万吨增长了近两倍。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州上下从州情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扎实推进农业结
构调整,柑橘、猕猴桃、茶叶、烟叶、蔬菜、中药材(含百合)、油茶和以“湘西黄牛”、
“湘西黑猪”为主的畜牧水产等 8 大特色产业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全州特色产业面积达 340 万亩,是 1957 年的 32 万亩增长 10 倍以上。现代农业
园区从无到有,建成万亩精品园 21 个、千亩标准园 127 个、百亩示范园 1245 个。
截至 2016 年底,柑橘种植达 100 万亩、猕猴桃种植 16.5 万亩、烟叶种植 24 万亩、
茶叶种植 29.05 万亩、中药材种植 21.64 万亩、商品蔬菜种植 45 万亩;全年出栏
肉牛 9.24 万头、生猪 131.1 万头、山羊 50.91 万只,家禽出笼 694 万羽,肉类总产
量达 10 万吨;水产品总产量 2.2 万吨,是 1957 年 0.18 万吨的 12 倍。农 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