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湘西巨变60年
P. 36
在探索中前进 在创新中发展
坚持走湘西特色工业化之路 的 36.2%,较 2013 年下降 20 个百分点。其中青蒿素生产能力达 80 吨 / 年,居
全国第一;微细 球形 铝 粉全国市场占有率达 60%,氮化锰占全 球 市场份额 50%
——建州 60 年工业发展成就
以上;鑫汇新材料的电解金属铬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金奖。
集聚集约发展 园区经济充满活力
从计划经济时期重点发展农产品、烟酒食品等轻工业,到改革开放以后大力
发 展 矿 产品加工 业,再到“十二五”以 来突出矿业 整治整 合 和工 业园区 建 设,建 大力推 进 工 业园区建 设,推动重 点 产业、优势 企业、生产要素向园区 集中,
州 60 年来,湘西州工业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从小到大,门类不断齐全, 从 2003 年起步,经过 10 多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不断丰富,特色不断彰显,实现了湘西州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 从 强到特的嬗 变,实现了从 抓单一 企业 到抓产业集群、产业链 发展的提升。截至
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2016 年底,全州产业园区规 划面积、开发面积分别达到 55.6 平方公里、34.9 平
方公里,累计 建 成 标 准 厂房 250 万平方米,园 区 工 业 产值占全 州工 业 总产值 的
加快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60%,企业从业人员 3.98 万人。一是建设特色园区。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
工业发展 建州初期,湘西工业基础薄弱,仅有 10 家电厂、2 家造纸 厂、2 家印刷厂及其 产城一体化”的发展 思 路,以标准厂房建 设 和项目入园为重 点,加快 基础设 施 和 工业发展
他 25 个小型工厂。1957 年建州后,全州工 业 加大 投资,陆续新建了龙山烟厂、泸 配套建 设,加快园区 扩 规 发展,实现了省级产业园区全覆盖,建成 9 个省级产业
溪化工厂、州七一化工厂等一批骨干企业。改革开放后,组建了湘泉集团、三立集团、 园区、1 个省级高新区,湘西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花垣工业集中区锰锌冶炼加工、
东方锰业集团、闻得 福等一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矿产品、烟酒食品、化工、医 泸溪工业集中区新材料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壮大。二是打造品牌平台。
药、能源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和锰锌铝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 采取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等方式,加快园区内涵建设,湘西经开区、泸
30 “十二五”以来,全州上下牢固树立新型工业强州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 溪工业集中区先后获批“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湘西经开区列入全省“飞 31
产业结构由“一矿独大”向“多点支撑”加快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地 经济”试 点范围,荣 获“2014 年度中国湘 商十大 最具投资价值 经济园区”,泸
构建完善了以矿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生物制药业、旅游商品加工业为主的现 溪工业集中区获批“省高新技术产业园”。三是改进管理方式。按照“小政府”定位,
代工业体系。一是矿业整治整合成效明显。坚持不要带血的 GDP,不要带污染的 赋予园区县 级 经济管 理权限,在管 理 上大 胆 放 权、工作上大 胆 放手、机制上大 胆
财政收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矿业整治整合,矿硐由 1980 个整合到 204 个, 放 活,推动园区实现“封闭式管理、市场化运作、独 立式运行”,使园区功能更加
开发主体由 1000 多个减少到 23 个,三立集团、太丰集团、东方矿业等重点企业 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化。湘西经 开区建 立相对独 立的行政体制和财
实现资产重组,矿源、资金、电力等要素保障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产业集中度 政体制,园区经济管理权限逐步完善,“二号公章”“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融
持 续提高 和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湘西矿业走 上安全 发展、转型 发展 之 路。二是落 资超市”等成为园区服务管理常态。
后产能淘汰有力有效。因地制宜推 进 工业供 给侧结 构性改革,综合运用环保、安
突出创新驱动 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监、产业政策等手段,去除落后产能,推 进市场出清。2013—2014 年全州累计淘
汰 11 家企 业 24.3 万吨 / 年落后产能 生 产能力,2015—2016 年推动 29 家矿 产 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工业发展从主要依托资
品加工企 业 退出市场。三是 新兴 产业 发 展势 头 强 劲。以 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 源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优势、从 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既
源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 能。2016 年全州完成高新技 术产 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注重引进“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
业增加值 17.3 亿元,高新技 术产业比重达到 13.1%,矿业 经济占全州工 业总量 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一是创新成果运用。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